猎头公司“降本增效”调研的6点总结与8条建议

原创 Charles 陈勇 猎头顾问成长与创业思考 2023-05-26 08:03 发表于广东
图片


今年的2、3、4月(FMC 2023财年的第一个季度),得益于FMC创新的组织模式,我们维持了既定的发展速度(新增了5个Office及多个合伙人团队),但进入5月以来,明显感受到了发展势头的疲软,成单的速度与回款的速度大幅放缓。


这样的背景下,为了避免闭门造车,促使我通过直接访谈的方式,跟20多家规模较大的猎企的创始人(或核心成员),对目前市场的体感及未来走势的预期做了一些非正式,但真实且深入的沟通。


过去一周里,通过我自己的访谈及FMC 招聘团队的市场信息支持,对于猎头公司的“降本增效”做了一个初步的调研:虽然大家对市场体感各有不同,但也有很多共识反馈与看法;我把这些调研的内容简要梳理为以下的6点总结与8条建议,分享给各位受访人,也分享给猎头同行,环境不易,大家彼此共勉。



猎头公司“降本增效”调研的6点总结

01

环境更差:不同程度但普遍都出现业绩下降,亏损增加,现金流压力增大

规模较大(100人以上)的猎企中,表示跟去年同比有业绩增长的较少,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有些甚至描述为大幅下降。各家公司的利润状况,应该都不太乐观,有些公司甚至坦言第一季度亏损,并有实际的现金支付困难,现金流压力较大!



02

规模收缩:绝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猎头公司,整体人员都在减少,同时严格控制人员规模或者主动减员

极少听到规模较大的猎企今年有积极扩张的打算;有多间公司从去年的高峰期减员超过100人,甚至数百人。目前绝大多数有规模的猎企,都倾向于控制人员规模,努力提升人效,确保盈利;部分公司明确冻结招聘,甚至直接把部分或全部招聘人员裁撤。有些公司开始积极主动地采取优化裁员的措施,甚至听闻有些猎头老板只打算保留20%的核心人员,以备长冬的夸张说法(完整的事实可能有所出入,但能代表一定程度的市场体感与情绪)。



03

局部亮点:有增长的更多是规模不大且凝聚力较强的团队,或有宣传需求,或模式创新的猎企

有增长的业务团队的共通特点是:规模不太大,团队凝聚力较强,并抓住了一些局部的结构性机会。


有部分的企业反应业务有所增长,但他们大部分都是规模暂时还不大,有几个阶段性需求旺盛的客户就可以支撑增长的猎企;也有些猎企,可能出于融资等市场宣传角度的需求,“被迫”呈现为增长的状态;也有些公司因为模式创新,绕开了砸钱增长的模式,暂时保持了增长。



04

需求放缓:对未来市场不确定的担忧,信心不足,导致客户需求明显减缓

各间公司对客户需求减缓的体感差异较大,主要是因为行业及客户类型的差异所致:有些公司感觉减缓的程度堪比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的断崖式下跌,有些表示甚至略有增长。这说明尽管环境不易,还是有些结构性的市场机会;不过从能够相对全面地看到行业全局的几间公司负责人的反馈而言,客户需求减缓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。


但再进一步看,其实客户并非完全没有需求或资金,只是对来市场不确定的担忧增加,信心下降,从而导致客户招聘需求明显减缓。



05

难度加大:推荐成功率锐减,客户决策周期更长、更谨慎,变化款增加

客户需求减缓,猎头从业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,竞争加剧是必然的结果;同时,环境不好的背景下,客户招聘审慎,充分利用“有结果才付费”的猎头行规,对猎企推荐的人选往往是“多看少买”,导致猎聘顾问推荐成功率锐减。


有些公司表示,去年大体上推荐不到10个候选人,就会有一个成功聘用(Offer),今年往往需要推荐20个以上的候选人,才能有一个成功聘用(Offer),从10:1 到 20:1,难度倍增。这意味着同样的业绩,猎头顾问的工作量可能倍增;由于行业通行的“有结果才付费”的后付费模式,很多猎企大部分时候是无偿在给客户提供服务。同样的业绩,在目前的情况下,猎头公司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,利润大幅下降(关于猎企的成本分析,可以参见《猎头生意“暴利”背后的正确成本计算》一文)。


同时,不确定的背景下,客户及候选人会更加审慎,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原来的聘用或跳槽的决定,导致猎头的变化款增加。



06

“负面”预期:对未来的谨慎乐观(甚至有些悲观)及可能是中国猎头30年长周期(粗放)增长的拐点

在谈及对未来的看法时,大家普遍非常谨慎,甚至悲观。对于今年后半年,更多同行倾向于认为会更艰难,甚至未来两年,猎头业务的外部环境都非常不乐观:不但会有冬天,甚至会是个暂时无法预期时间多久的“长冬”。大家普遍认为,像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猎头业务大幅萎缩,3个月后迅速反弹的局面,大概率会是一厢情愿的乐观期待了;有些资深同行甚至表示,目前这种情况,能够躺平就是赚,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想躺平而不得,只能奋力向前!


也有同行认为,2023年,绝大部分人数较多的大规模猎企的人员规模收缩,可能意味着中国猎头30年长期周(粗放)增长的拐点。接下来,简单“割韭菜”的打法(大团队,粗放经营追风口)可能难度加大。大量“体质较弱”的粗放型猎企的生存空间会大大缩窄,甚至关门倒闭。在这点上,乐观的同行们认为,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牌淘汰,或许有助于猎头业务更加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交易,对猎头行业更有可能是个好事!


图片


对于如何应对目前的严峻环境,降本增效,以求健康地生存与发展,大家也都坦诚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,以下汇总为8条建议。


猎头公司“降本增效”的8条建议

01

提升现金流安全边界的标准

猎头公司通常是规模不大的私人创业公司,创业者对公司备用金留存与个人财产之间很多时候没有明确的界限。加上过去几年,猎头业务普遍处于增长状态,猎头创业者的现金安全的意识可能普遍不足,导致很多公司的现金留存安全期可能不足3个月,而在目前外部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,也许值得至少保持6个月以上的现金留存安全期。这个建议主要基于3点原因:


  1. 中国经济真正恢复增长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长,新增投资转化成现实的猎头招聘需求的过程,可能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;

  2. 潜在的外部经济的危机传导:如果美国经济下阶段受重挫,必然传导给在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,尽管在中国市场上的外资企业业务健康,但美国总部的危机,必然传导给在中国的外资,进而影响外资在中国的招聘;尽管民企(及部分国企)在猎头业务中的比重在增加,但外企猎头招聘需求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。事实上,2009年的猎头招聘危机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样的传导所致。外资招聘比重较大的猎头企业,对此尤其需要未雨绸缪;

  3. 手有余粮,心里不慌。环境不好的时候,由于市场情绪的感染,很多时候猎头创业者容易反应过度,乱出招;保持较高的现金流安全边界,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决策动作变形导致的浪费。


健康地活下去,就有更长期胜利的机会。创业是个马拉松式的长跑,阶段性的胜利不是真胜利,长久的、终局性的胜利才是真胜利。



02

有尊严地让必须离开的人离开

环境变差,企业自救,让贡献不及成本的“冗余人员”暂时离开,无可厚非,但尽可能有尊严地让必须离开的人离开,这不仅仅是文化道德的问题,从全局长远来看,也关乎企业自身的利益:因为如何对待“必须离开的人”关乎现在还留下的人,以及将来可能加入的人。


尊严本质表现为两点:力所能及,但尽可能厚道的离职补偿,与坦诚透明,相互理解的离职沟通。分手见人品,收缩裁员,对谁都不容易,但这个过程中还是可以尽可能激发善意,而非把人性中的“恶”激发出来。



03

激发大家“一起扛”的凝聚力

世道不好的时候,谁都不愿意丢工作,“裁得不好” 容易激发更多的“恶”与更多的负面反应。裁员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;如果反应过度,裁完之后往往又需要努力地招。如果创业者对未来有信心,员工对公司也认可,不用裁员,但换个方式,双方以降薪,缓薪等多种方式来“一起扛”:胜,则举杯相庆;败,则拼死相救!大家齐心协力,一起面对,一方面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;另一方面,减少了组织震荡波动,春暖花开,市场复苏时,也能及时抓住机会,前行得更快!



04

通过机制调整,改变花钱的模式

已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(Milton Friedman,1912-2006年,芝加哥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,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),曾精辟深刻地总结过4种花钱的模式:


1)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,既讲节约,又讲效果;

2)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,只讲节约,不讲效果;

3)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,只讲效果,不讲节约;

4)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,既不讲效果,也不讲节约。


雇佣关系的花钱模式,大体上容易偏向第三与第四种花钱模式,与“降本增效”有潜在的冲突。如果能把外部环境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力,促成猎头公司组织内部的变革,进而把花钱的模式转化为第一种模式,则有机会双赢,甚至多赢地达成“降本增效”的效果。


就我个人的认知,与在FMC 这些年的实践而言,机制调整的大体方向应该是:让业务的实际负责人,有序地在经营权,收益权,所有权三个维度都处于主导地位(比如在FMC,实际负责业务的合伙人,在这三个维度都拥有70%的权益);否则很难真正实现“花自己的钱,办自己的事”。(关于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,请参考《猎头公司组织稳定的第一性原理》)



05

从孤岛到群岛,改变成长的模式

艰难的环境中,大公司、小公司,各有各的难:大公司的难度在于成本高,难掉头;小公司虽然成本可控,掉头容易,但容易陷入“孤岛困局”——很难吸引并留下有能力的顾问,业务推动力主要来源于老板,需要转型调整时,可靠的借力点不多,同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中后台支持系统没有性价比优势。猎头公司很容易分裂,但“易分难长”。尽管“孤岛型”创业,最终会面临“终局迷茫”的尴尬,但环境好的时候,小公司活得滋润,自在,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关注思考长期的发展。


现在环境挑战大了,可能意味着改变的动力增强,机会成本降低,换个角度,也许是个促成改变的契机:脱离孤岛状态,加入一些群岛创业平台,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。过去几个月,有多位创业者,结束了自己之前“孤岛型”公司,加入FMC一起探索群岛型创业模式,就目前看来,进展顺利。相信市场上这样的创业平台会越来越多,帮助孤岛型创业者在改变组织模式的时候有更多的可选项。



06

坚持甄别客户需求的真实可靠性,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浪费

在“没有结果就没有收费”的猎头业务模式下,大部分客户可能是在“害你”。但是可能很多猎头顾问还没有充分成熟地意识到这一点。


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中,更有利于客户充分利用猎头业务的付费方式,让猎头公司免费为客户工作;而环境变差的背景下,每一个潜在的业务机会对猎头顾问而言都更加值得珍惜,进而容易匆忙地,盲目地加大投入,最终劳而无获,收获的只是浪费宝贵成本之后的茫然!为了尽量地避免这样的“忙,盲,茫”,在珍惜每个机会的同时,猎头顾问一定值得投入时间甄别客户需求的真实可靠性,切忌简单地忙于“闷头找人”,而应该多拜访客户,多面试候选人,多用好熟人关系,通过真实的人际接触,深入去了解客户需求是否真的靠谱,进而从源头上降低成本浪费。



07

通过高效协同来提升单边机会的兑现率

猎头顾问获得的业务机会通常是“单边”的:有靠谱的客户需求,但没有合适的候选人可以推荐;或者有质量很好的候选人,但没有合适的客户可以推荐。这些“单边机会”,窗口期非常短,你不能及时满足的客户及候选人需求,也总有别的顾问、公司快速满足。猎头顾问的大量时间,都不可避免地浪费在了这些窗口期极短的单边机会上。这些浪费会非常惊人,一个成熟的猎头顾问每月接触过的机会点(靠谱的客户需求 +有推荐价值的候选人)大概率超过50个,但极有可能一个机会点都抓不住。


“高效协同”是提升“单边机会兑现率”的不二法门。猎头公司利用好艰难环境中大家抱团取暖的需求,促进高效的内部协同,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渠道。



08

始终保持对猎头职业朴实的乐观

上个月,蒋倩女士(珍妮姐)出版了新书《中国猎头30年》,我经历了26年,算是经历了几轮高低起伏。这些起落的经历,让我对猎头这个业务有一种朴实的乐观:关键人才始终会是企业的核心资产。即使现在是裁员的增多,招人的减少,但裁了之后,春天来时,企业还是会再招人的,所以猎头这份职业有较高的可持续性,尤其是在很多职业职位面对AI替代的潜在的挑战背景下。

保持好这份朴实的乐观,在市场下行期间降本增效,练好内功;活到春暖花开之时,我们就有机会步履轻盈地加速前行。


再次感谢各位受访朋友的坦诚分享,感谢大家在相互竞争中的真诚友谊!并祝各位猎头同行彼此共勉,乐观前行!


分享 :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