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必须搞清楚的事
1、别把HR和行政混在一起
2、人力资源有六大模块,小公司不会细分
3、行业中的男女比例:女性>男性
4、HRBP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模块
职
场
秘
笈
今天分享的职位是:人事总监1.0版
JOB生涯:
起点:专员/助理是大部分职场新人的开始(有些岗位俗称打杂)
①人事专员
②培训专员
③招聘专员
④员工关系专员
⑤企业文化专员
⑥绩效专员
⑦HRBP
⑧人事助理
主管级:一般来说工作3-5年
①行政主管
②招聘主管
③薪酬福利主管
④培训主管
⑤绩效考核主管
⑥员工关系主管
经理级:一般来说工作5-8年
①薪酬福利经理
②培训经理
③人事经理/部长
④绩效考核经理
⑤员工关系经理
总监级:一般来说10年以上
①人事总监
总监级以上:10年以上,具体不详
①HR VP
②所谓的CHO
核心标签:
协调者、有耐心、善于沟通、三夹板(处于用人部门/老大、求职者之间常常感到无奈)
薪资构成:
据调查表明:
①基本工资+绩效+年终奖在HR各个级别中都是非常普遍的
②20%的总监是年薪制
③35%的专员、主管是没有绩效工资
高职位中英文对照:
人事副总裁:HR VP
人事总监:HRD
小编有话说:
今天聊的这个职位是HR,小编怀着无比尊敬、感慨、激动的心情来分享这篇内容,因为和小编是半个同行!如有不对之处请随时和我们反馈。
第三方数据表明,网络发布的简历中,HR主动投递简历一直处于较高的量级。为什么?是HR不稳定还是因为HR从业者特别多?都不是,主要原因是HR作为人力资源领域的工作者,她们比一般的职业人更敏感,一旦她们处于“职业焦虑”情绪(没有任何想法,求稳的除外)就会为自己寻找机会,从上文HR的JOB生涯来看,她们的职涯脉络比较清晰,但在民营企业唱主角的今天,HR的职业发展之路真的是如此畅通吗?
记得几年前,接触多半是外资背景的HR时,老外那套规范的流程和专业度让我佩服,光一个岗位说明书足矣说明一切;她们普遍稳定性较好,一家公司任职7年很正常;在今天越来越难,这不是HR的错,是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,互联网+、游戏、电商、金融这几个领域尤为明显。
小编特别喜欢和HR同行聊天,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更应该懂得如何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脉。下面我们会分享职业的疑问和一个JOB故事,请期待我们的持续更新。
职业疑问:
①公司规模的差异以及职位设定不同,HR的工作不能单独从Title去分析。
②如果没有细分模块或跨地区管理,HRD的意义不大。
③人事主管一般不带人。
④HRBP处于用人部门及HR部门中间,如何有效开展工作?
JOB故事:
今天小编分享的是一个合作过的HR,在我猎头生涯的早期,见证了这个HR从人事经理(实际是招聘经理)成长为HRD的历程,也借此分享她的职业生涯,她也是我的良师益友。
故事背景:
HR所在公司是细分领域的Top3企业,公司是一家具有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中型企业,规模700人
坐标:帝都
化名:英子
初识:
当我的BD电话联系上英子时,她刚巧入职这家公司,职位是人事经理,作为一个菜鸟猎头,人事经理是我合作的HR中最高级别了,当时的我激动不已。后来我才知道她主要负责公司的招聘,其实是一个招聘经理。
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组织架构是由人事行政VP为组织架构最高级别统筹人事行政工作,人事经理(招聘经理),绩效管理(无下属),办理入职、离职、社保的HR的1人(无下属),薪酬福利1人(无下属)统一汇报给这位HRVP,由于英子以前有过其他模块的经历并且工作经验丰富,HRVP会让她了解其他模块的工作内容,但并不向她汇报工作。
合作:
我们合作的第二年和第三年,她们公司迎来了行业和企业的高速成长期,我的团队成功为她们公司引进了大量的人才,许多人至今仍在公司任职。年底,我们收到了她给我们写的感谢信!这让我自己感到自豪。
那2年里,我们频繁电话沟通,不断分析招聘需求以及各部门的用人偏好,这让她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越来越熟悉。回忆那2年,她常常很晚给我回复邮件,安排面试,我觉得能和这样一个能干又努力的HR合作是幸运的。
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,公司内部新增了2-3名HR,具体职位不详,主要负责招聘工作;英子逐渐退居二线,日常工作更多是参与高层的会议,了解招聘的需求和公司后期的布局。她将我引荐给了她们,规岗位的招聘我一般和她的下属对接,高级别或涉密职位会由她负责。
此时她的职位还是人事经理,我们对行业的薪资、福利、定向寻访、动态、高层的决策频率增加,相比1年前,她能提供给我公司的关键信息越来越多;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,她参与了某核心高级职位的面试流程,我隐约感觉,她离升职不远了,但是她并没有透露。
合作的第四年,人力资源部们架构基本确定为:1名高级培训专员兼招聘、1薪酬福利经理、1名绩效经理、2名全职招聘的HR、1名负责用工退工、社保公积金的人事专员,此时她的职位是:人事总监,公司在广州、珠海、深圳、上海等地均有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,她的工作正式面向跨地区管理。
合作的第五年,公司从500强企业招聘了一个HRVP作为她的上级,我问了她对此事的想法,她认为以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是无法胜任这个职位的,可以跟着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VP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。她没有被职位冲昏了头脑,尽管她是人力资源部有功之臣之一。
今天,她们开放的职位越来越少,我们的交情并未消退。就此,我们合作的故事画上了一个省略号。
结尾:
和HR合作中我们常常是共同成长的。甲方比猎头更清楚公司现状,乙方相比HR更加客观的看待整个市场环境。合作中,没有谁一定强势谁一定弱势。
庆幸的是英子没有嫌弃那几年的菜鸟小猎,她带我走进了这个行业,我与她共同见证企业的发展。
在此向对这个HR说一声谢谢。
HR朋友们,如果你有故事,可否与我们来分享,我们帮你讲述,如何?
JOB的思考:
1、乙方的薪资比较高,我该不该去?
2、作为HR你希望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?
3、第二产业/第三产业的HR最大的差别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