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来源:本文整合自俞敏洪过往公开讲话内容和书籍内容。
分享嘉宾:俞敏洪,新东方创始人,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、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,著有《俞敏洪:我的成长观》《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》等。
艰难时刻,俞敏洪曾说,“只要精神不垮,就还有希望”。本文整理了俞敏洪公开讲话中对人生、对成长等的四点看法,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。
一、 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
二、成长的6个关键词
在人生的思考中间,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要成长的话主要是几个关键词:思考、选择、目标、行动、进取、挑战。
1.思考
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会思考。我们最初的成长是被别人安排的,比如从上幼儿园到小学、中学,某种意义上是被父母安排的,因为当时我们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但是,一旦我们进入大学以后,独立思考能力就成了成长必备的能力。因为你要了解在人生之中,你到底最喜欢什么,应该选什么专业,学到什么样的深度,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,寻找什么样的朋友、对象,什么样的书对你的成长更有好处……只有你思考以后才能往前选择,你连思考都没有是不可能有选择的。
我们对于生命中的事情需要做出两个判断:一个是事实判断;一个是价值判断。
事实判断比较“简单”,比如说天冷了,要加衣服;北京在上海的北面,这些是事实判断。
但是,毕业以后应该住在北京,还是上海?应该读这本书,还是读那本书?应该跟这个朋友交往,还是跟那个朋友交往?
这些都是价值判断,都需要你对自己的原则、价值体系进行某种思考,最后做出选择。
2.选择
思考完了以后,我们应该做出选择,决定往哪个方向走,但一次选择就等于一次放弃。
你选择了住在上海,就不可能同时住在北京;你选择了创业,就不可能同时在其他公司打工。
选择实际上是放弃和得到的同步进行。如前面所说,凡是纵身一跃的选择我们就要思考特别完整。
但也不能前思后想,瞻前顾后,最后干脆就不选,不选择是人生最糟糕的选择。因为你对现状不满,又不选择改变,这才是人生最悲惨的境地。
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里的小男孩因为生病不能去看这个湖,但是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梦中的那个湖。其实就是对“人生往前走,追寻自我和生命”的启示。
假定人生结局相同,你是主动地选择,还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安排?
当初我从北大出来就反复地问了自己:出了北大,放弃你的学者生涯会不会后悔?
我的回答是,因为这是我主动选择的,到今天为止我也没有后悔过。
那选择的依据是什么?
我觉得选择依据最重要的就是内心,你觉得你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。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,“躺着”就是你想要的幸福,并且在从未感觉到心灵的空虚、人生的无助,我觉得也可以。
但是一般来说,这种被动的一种选择状态不太容易带来好的结果。
3.目标
对我来说,我觉得人生目标一直是拉动我前行的一种力量。
目标可以来自于内心对某种东西强烈的渴望,也可以来自于外在的某种刺激或诱惑。
如果让你去徒步20公里,完成以后你什么也得不到,或是告诉你完成之后,有一只烤全羊或一瓶美酒等着你,可能后者会促使你更愿意去行动。这一只烤全羊或一瓶美酒某种意义上就是目标。
有时候目标很平淡,有时候目标意义非凡。
比如,我在农村时候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,在北大的目标就是希望留在北大当老师,然后是出国,但这个目标没有成功。
于是,我就希望从北大出来,赚点钱自费去美国留学。
结果新东方干得挺好,留学就暂时搁置了,未来我想更多地为农村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们、中小学生们能够多做点事情。
人生目标它总是不断变化的,但它会让你采取行动。
4.行动
人生如果没有行动的话,那么一切梦想都是白日梦。
行动就像运动一样,刚开始你会觉得很累,但逐渐地参与到其中,慢慢获得了乐趣。
我很喜欢滑雪,但是在很多人看来零下十度左右穿上滑雪服、滑雪板、还要摔跤,有什么好玩?
很多人没有滑过雪,但是一旦滑雪以后很多人就把它叫做“白色鸦片”,为什么?因为越滑越开心,参与滑雪这件事情本身让人获得愉悦。
行动也是一样的,一旦行动起来,你就有了参与感,慢慢地就会发现不行动是很难受的。
我在北大也曾懒散过,睡在床上,看看书,拿个饭盆到北大食堂打个饭,基本就这样的一种生活。
后来我做了新东方,体会到了行动的快乐——因为不行动的话,新东方就会倒闭。
懒惰和勤奋都是一种习惯。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勤奋会很累,一个人懒惰了就不累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
我们农村有一句话叫做“越睡越懒,越困越贪。”勤奋只要不是过度地拼命,过度消耗自身,就会带来活力。
5.进取
进取不是一次性的事情,是每天的事情,每天进步一点点,一生就是巨大的进步。我们不要希望奇迹发生,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。所有的奇迹,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。
6.挑战
挑战就是要不怕失败,在失败中间寻找机会。
有一句话说“失败对于真正有成功素质的人来说,那是宝贵的财富”。但是失败对于失败者来说,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失败。
在我们人生中间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具备意义还是不具备,是要看你面对这些事情你所采取的人生态度来决定的。
我常常说我人生中的失败和挫折比我的成功要多一些,比如我是考到第三年,才考上大学的;进了大学以后得了肺结核,在医院里关了一年;后来连续三年出国失败;因为和学校有一些纠葛,最后还受到了处分;可以说一言难尽。
在此中间,由于我不放弃,坚韧不拔地往前走,最后某种意义上既成就了我自己,也成就了新东方。
三、人生“三识”与两大能力
四、要成事,以3个标准要求自己
1.以终为始
你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?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一定要知道。
另外,这件事情最核心的点到底是什么?以教育领域为例,有时做着做着,就会拼命地做营销传销,甚至出现各种各样欺骗性行为,最后忘了核心点。
这个核心点就是终,我发现中国70%~80%的公司都忘掉了。
2.急事慢做
西方的一些奢侈品,日本的一些工匠做出来的产品,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叹,为什么?
因为他们把一件事情精雕细刻,做到无比极致的状态。
很多人说,“现代社会讲究的是量而不是质”,这是完全错误的。
很简单,这个世界上能占据量的公司都是平台公司,而对于90%的公司来说都是产品或者内容公司。
如果是产品公司,意味着你要把产品做到极致,做到极其符合人性的程度,才有人来不断购买,重复购买。
所以你提供的内容必须是高质量的,而高质量内容的打磨是需要时间的。
新东方投资的凯叔讲故事,现在已经有两千万小孩在看了,我为什么要投它?
因为我发现凯叔这个人对产品的精雕细刻和打磨达到了痴迷的状态:
他花4个小时录音,如果发现一个音没读好,就会重新录。4个小时录完剪出来,就是孩子听的20分钟而已。
尽管当时凯叔讲故事,还在初级阶段,但我觉得只要他一心打造产品,最后一定会成功。
果不其然,现在凯叔讲故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。
对我们来讲,急事慢做,就是任何事情,都可以加速过程,但不能省略过程。
即你可以缩短专注做这件事的过程,但不能把它跳过去。
3.近悦远来
所谓近悦远来,就是如果你把跟你的人服务好了,其他人自然就来了。
比如你服务于一百个学生和一百个家长,到最后他们完全认可你,觉得你特别厉害时,一个家长至少影响10个家长,如此一千个家长就来了。
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今天依然管用,一定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。当然,营销手段也是需要的,就看你有没有好产品作为基础。
与其10000个人跟着你最后跑掉,不如让一百个人跟着你,成为你产品的忠粉、铁粉、疯狂粉。
把平台上的上千个人服务好,上千个带来几万个,几万个带来几百万个;
把眼前的做好,一切就都好了。
参考资料: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